對行動瀏覽器和網頁的開發者來說,都希望提供最佳的使用者體驗, 不過彼此在意的事有點不同。
瀏覽器在意的事:
- 用 user agent 告知網站自己是什麼瀏覽器, 讓網站有機會提供最佳的內容。
- 也提供切換 user agent 的選項,若網站自動提供行動版網頁, 而使用者想看桌機版網頁時, 可換用桌機瀏覽器的 user agent 「騙」網站提供桌機版的網頁。
- 如果頁面有用 meta viewport 設定 layout width=device width, 表示網頁有針對 device width 作最佳化, 照著辦就是了。
- 承上, 不過若網頁沒作好, 比方說在頁面裡寫死某個元件寬度, 寫死寬度的元件仍會超出螢幕寬度, 看起來怪怪的。
- 若沒有設 layout width=device with, 表示網頁開發者沒有針對行動裝置作最佳化, 至少要用夠寬的 layout width (>螢幕寬度), 不然網頁內容會縮成一團無法閱讀 (就像在桌機將瀏覽器視窗縮到很窄一樣)。常見的實作寬度是 980px 或 1024px。
- 承上, 因為手機螢幕比 layout width 小, 載入完頁面後使用者無法一眼看到網頁全貌, 瀏覽器會自動縮小 (zoom out) 頁面以貼齊螢幕寬度。預期使用者可以先看見全貌, 找到有興趣的地方,再自行放大 (zoom in) 想看的部份。
網站開發者在意的事:
- 透過 user agent 得知使用者用什麼裝置和瀏覽器。粗略分成行動裝置和桌機 (PC 或筆電) 兩種。後者通常計算能力強、網路快、螢幕大,可提供豐富內容。另外提供前者客制化的網頁,以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 桌機網頁也可使用 Responsive Web Design (RWD), 讓大螢幕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但不會在意螢幕太小的表現)。不需使用 meta viewport (用了也會被桌機瀏覽器忽略)。layout width 由視窗寬度決定。
- 行動網頁必須使用 meta viewport 要求瀏覽器用 device width 作為 layout width, 不然瀏覽器會用 980px 或 1024px 排版, 結果是字縮得太小 [*1],使用者得放大縮小外加水平捲動觀看內容, 用起來不方便。最好使用 RWD 應付不同手機的不同寬度。不然就要用比較窄的寬度為基準來排放內容, 然後在兩側或右側留白,看起來比較遜。
- 沒餘力搞兩套網頁就用 RWD 一套通吃。雖然排版難度變高許多, 但不用寫兩套網頁流程, 應該會比較省事? 除了排版技術較深外, 可能因此對手機裝置多傳了些用不到的資料,浪費頻寬甚至拖慢載入速度。
在手機上用 desktop user agent 看到奇怪的排版內容,可能的原因:
- 網站在桌機網頁用了 meta viewport, 但沒處理好 layout width 較窄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是同一網址會依 user agent 提供不同內容: 若是手機瀏覽器的 user agent, 就提供行動版網頁, 因此沒有測到「在手機上用 desktop user agent」的情況。
- 網站自己有作好 RWD, 不過嵌入其它家服務的內容 (如廣告) 出槌。出槌的原因是提供內容的網站是看 user agent 決定內容, 因此提供太寬的內容而超出螢幕寬度。若嵌入的內容有依 layout width 提供內容就沒問題了。
參考資料
備註
1. 行動瀏覽器有提供 "text reflow" 的功能, 會在不改變排版的情況下, 自動放大太小的字。好處是在手機上用 980px (或1024px) 排版後,不用放大就可以看清楚主要的內文。壞處是部份內文變得比標題大, 看起來怪怪的。
印象中是 2012 或更早就有的功能, 當時看起來頗酷的也不錯用。不過在 RWD 盛行後, text reflow 大概會愈來愈少發揮效果。在行動瀏覽器 (如 Chrome 或 Puffin) 用 desktop user agent 看 Mobile 01 內文, 會看到 text reflow 的效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