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產生 core dump 的方法

這篇是 "Learning core dump from the hard way", 寫下幾個注意事項, 後來才發現 man core 就可以看到全部東西:

測試

若執行的程式有讀 terminal input, 可直接輸入 ctrl + \ 送出 SIGQUIT。或用指令 kill -QUIT PID 或 kill -ABRT PID, 要求程式產生 core dump, 藉此測試目前的設定是否 ok。

參考《從 /proc/PID/status 了解執行中程式處理 signal 的方式》, 先確認 signal handler 沒有被覆蓋掉, 才可放心測試。

ulimit / setrlimit(RLIMIT_CORE, ...)

Ubuntu 預設為 ulimit -c 0, 表示不產生 core dump, 所以要先執行 ulimit -c unlimited 允許產生 core dump。可以將這行寫到 ~/.bashrc 裡, 以後就預設會產生 core dump。或在程式裡呼叫 setrlimit(RLIMIT_CORE, &limit) 也可以。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預設 core dump 的檔名可能不合使用, 參考《setting the core dump name schema》, 可用

$ echo "core.%e.%p.%t" | sudo tee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改變 core dump 的檔名, 這樣檔名會記錄是程式名稱、PID、發生的時間。在 multi-process 或 multi-thread 時特別有用。若希望每次開機都會生效, 則要在 /etc/sysctl.conf 加入 kernel.core_pattern = core.%e.%p.%t。

core pattern 可以是 "|PROGRAM", 這樣會將 core dump 導到 PROGRAM 的標準輸入, 可以自己寫 PROGRAM 做控制。像是 core dump 太頻繁時, 取樣留下幾個就好, 以免一下就塞爆硬碟。同樣的, %e 那些參數也可以接在 PROGRAM 後當參數用, 像是 "|PROGRAM core.%e.%p.%t", 自己的 PROGRAM 就能從 argv[1] 裡取得適合的檔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 和 PROGRAM 之間不可以有空白。

setuid / setgid

若確認 ulimit -c 有設好, core_pattern 沒寫到奇怪的地方 (像是 /dev/null), 硬碟也仍有空間, 卻仍無法產生 core dump, 可能是用到 setuid。用 ls -l 檢查一下, 或用 strace -esetuid 檢查。Linux 為了安全考量, 在使用 setuid/setgid 後, 會自動禁用 core dump。

若確實有觸發 setuid 的話, 在 setuid 後執行:

prctl(PR_SET_DUMPABLE, 1);

重新允許產生 core dump, 應該就 ok 了。

2013-03-26 更新

裝 Ubuntu 12.04 後, 發覺 /etc/sysctl.conf 的設定沒有生效, 查了一下才發覺 apport 覆寫了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參考這裡關掉它, /etc/sysctl.conf 的值應該可如預期作用:

$ vi /etc/default/apport  # 更新成 "enabled=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 Fedora 下裝 id-utils

Fedora 似乎因為執行檔撞名,而沒有提供 id-utils 的套件 ,但這是使用 gj 的必要套件,只好自己編。從官網抓好 tarball ,解開來編譯 (./configure && make)就是了。 但編譯後會遇到錯誤: ./stdio.h:10...